村里的路现在有“名字”了
过去,每逢春节等假期,客人前往农村走访亲朋好友,打听亲戚朋友家的具体路名和位置,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“村南头那趟街往北数第几户”,被询问的人都是热情地连描述在双手做具体指向,打听的人听得似懂非懂,只能靠单纯的理解和记忆,具体能否方便的找到,要看被询问人表述的准不准、打听的人领悟不领悟,因为曾几何时,乡下阡陌纵横没有“名”,方位的描述带着些模糊,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“师傅,宋杖子镇侯杖子村村委会怎么走?”,记者下车后,关上车门,花棚内的居民探出身子,看了看记者,说“顺着‘百合街’一直走,别拐弯,在看见一块‘侯杖子村’的村部标志后就是了。”侯杖子村是凌源市花卉产业的重要种植基地,过去,一年四季,农户们一天到晚在花棚里忙,外面来人了,想打听路都找不到人,现在不一样了,自从民政部门命名了“百合街”后,进村的人一看见街路标志就能找到具体方位,方便了外地客商来村洽谈业务。
从2024年开始,朝阳市、县两级民政部门启动了“乡村著名”行动,各地民政部门会同乡镇(街道)干部,联合村委会,组成工作小组,通过入户调研、村民座谈、议事协商等基层民主形式,广泛征集群众建议意见,让村民深度参与命名工作,结合镇、村地理、历史、产业、文化等特征和实际情况,已给全市部分乡镇的600余条农村道路命了名。如,北票市在命名实践中,巧妙融入多元文化元素:或以传统手工艺为灵感,孕育出“粉丰街”这般承载匠艺记忆的名称;或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托,提炼出“枣香街”这类散发乡土气息的标识;亦或是像“四合屯化石街”那样,直抵地域独有的历史文化根脉。如此一来,每一条街路的名字都不再是冰冷的符号,而化作了鲜活立体的乡村文化“活名片”,让行走其间的人们能随时触摸到一方水土的文化肌理。
现在全市民政系统正稳步推进“乡村著名行动”,一条条“村里那趟街”变成了“百合街”“幸福路”“爱民路”,预计到2027年,将全面完成对全市1343个行政村的农村主要道路命名工作,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。